2008年8月13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十五版:奥运盛宴·人像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手球裁判“姊妹花”
丁秀玲 吴俊宽

  两个投缘的好朋友,一起吃喝聊天;一起报名参加手球裁判训练班;一起搭档执法赛事。今年,两人又携手执法奥运手球赛事,宣告中国手球裁判首次登上了奥运舞台,成为令人敬佩的——
  手球裁判“姊妹花”

  随着一声长哨,比赛结束。刘凤娟和刘书勇放下哨子,互相击掌,庆祝自己也是中国手球裁判在奥运史上的首次执法结束。
  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执法,意味着中国手球裁判首次登上了奥运舞台。手球赛场唯一一对裁判“姊妹花”的精彩表现得到了国际手联主席的认可,但这只是开始。“在后面的比赛中,我们会越来越好。”刘书勇说。

  抱着孩子参加体能考试
  一同在手球赛场执法,两个搭档需要的是绝对默契,一个眼风丢过去,另一个就会“杀出来”,这种默契的达成绝非一日之功。
  “我们更像是夫妻,”在接受记者的专访时,刘凤娟笑着说。
  当手球队员时,一个在北京队,一个在黑龙江队。“反正就是很投缘,看法一致,经常到她家混吃喝,聊天很能聊到一起去,分开了还经常打电话。”刘书勇说。
  1998年,家在北京的刘凤娟报名参加手球裁判培训班,惊喜地发现好友刘书勇也在其中:“当队员时,国内一对手球女裁判是我们的榜样,我们希望像她们一样出色。”
  2002年,两人正式开始搭档,两年时间携手考上亚洲级、国际级手球裁判。
  “最难学的是英语。”刘书勇说,由于从小练体育,底子薄,学习起来难度自是不言而喻,可是两个不服输的女人硬是跟自己较上了劲。
  “在国际上我们代表的就是中国,不想让别人说我们不行。”两人心气出奇地一致。
  在体能考试中,要求必须在12分钟内跑完2400米。虽说是运动员出身,但当时刘书勇刚刚生完孩子40多天,身体尚未恢复,硬是抱着孩子出现在考场。等在规定时间内跑完全程,因缺氧几近虚脱。“把场边的考官都感动了。”刘凤娟说。

  做足准备要当金牌裁判
  考上国际裁判资格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在奥运会上执法,还需要在一系列赛事中证明自己,得到国际手联的认可。
  从2006年多哈亚运会开始,一直有默契的两人开始不那么默契。“亚洲和国际手球赛场的节奏比国内快很多,非常考验裁判的场上判断力。”刘书勇说,有时对一个球的看法不一致,两人下场后会吵得不可开交,甚至赌气谁也不理谁。
  随着执法国外赛事机会增多,两人重又找到了默契,合作得越来越好。
  去年是能否执法奥运的关键一年。两人参加了包括世锦赛在内的四项大赛,在国外呆了40多天,每天仍坚持锻炼和学习。一些欧洲男裁判也相继被淘汰,但她俩坚持到了最后。最后一项赛事执法完毕,赛场上的6位考官一齐站起来向她们鼓掌祝贺。她俩知道自己得到了认可,走出赛场,忍不住抱在一起哭了。
  努力有了回报,她们觉得很自豪,也就更加努力。“对我们来说,考验还没有结束。本届奥运会上有15对裁判,就我们一对儿是中国人,国际手联会对每对裁判的表现打分。这是家门口的奥运会,我们一定要争取得前几名,为国争光。”
  为了做足准备,上半年两人自费执法两场国内比赛。刘书勇从黑龙江飞到北京,吃住都在刘凤娟家。
  “当手球裁判改变了我们的人生,”刘书勇说。这使她们在生活中也能坚持、努力、不怕困难。她俩自认都是幸运的女人,得到家人和周围同事的大力支持,虽然经过千辛万苦,但走到这一步,仍可以开朗的心态戏谑自己“被金砖砸中了脑袋”。
  “国际裁判中还有金牌裁判呢。我们还差得远呢,还要继续努力。”